納西族阿哩哩

阿哩哩是納西族的一種傳統歌舞,其基調歡快輕鬆,逢節日和高興之事,你都能看到納西族圍成圓圈,跳這種傳統的民族歌舞。阿哩哩跳法簡單,跳舞者手拉著手,一人領唱,眾人相和,邊跳邊唱。“阿...

納西族熱巴舞

熱巴舞是一種受藏族影響的納西族歌舞形式,為集體舞,表演時男子手拿銅鈴,女子手拿曲柄鼓,男女混合演出。熱巴舞是一種廣場表演形式,歌聲鼓鈴隨歌舞節奏而變化,時而昂揚飄蕩,鈴鼓作響,時而...

納西族喪葬習俗

納西族自古以來通行火葬,這在元代李京《雲南志略》等史籍中即有記載。經過清代初年改土歸流之後,麗江城鎮、壩區逐漸改為棺木土葬,但麗江山區及中甸三壩、維西山區、甯藻永寧等弛,仍實行火葬之...

納西族服飾

披星戴月”的納西人:納西族婦女以勤勞能幹,賢德善良而著稱。她們的傳統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,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。各地的服飾也有著差異:麗江縣大研一帶納西婦女上穿大襟寬袖布袍,袖...

納西人的過年祭祀習俗

農曆正月過年在納西語中叫“由本吉正”,又叫“庫市”,意為“新年”。納西人的過年習俗很有意思,筆者的家鄉在雲南麗江古城大研鎮,春節之前一段時間,古城街市便已空前熱鬧,人山人海,民間...

納西古樂:世紀末的絕響

納西古樂又叫洞經音樂,講求玄虛、靜淡、超然的意境。“洞經”系道家經典的統稱,洞經音樂用於道教的禮樂活動,兼有養身之效,是故唐宋時期盛行中原,明清之際流傳各地,官紳文人爭相談演。晚...

非物質文化遺產:納西古樂

東巴音樂是指東巴在宗教祭祀活動中有所吟誦的一種曲調,並有器樂伴奏,是東巴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這種音樂流傳于東巴口頭,或零星保存于東巴經和東巴畫中。除了占卜經書以外,東巴經書都...

納西族的東巴音樂

東巴音樂是指東巴在宗教祭祀活動中有所吟誦的一種曲調,並有器樂伴奏,是東巴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這種音樂流傳于東巴口頭,或零星保存于東巴經和東巴畫中。除了占卜經書以外,東巴經書都...

納西古樂概述

納西古樂由《白沙細樂》、《洞經音樂》和皇經音樂組成(皇經音樂現已失傳),融入了道教音樂,儒教音樂,甚至唐宋元的詞、曲牌音樂,被譽為“音樂化石”。納西古樂有一套嚴格的傳承方式,演奏...

考證納西古樂

《安魂曲》的《白沙細樂》,今已瀕於泯滅。麗江民族文工團樂隊根據1962年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音研所、省歌舞團及麗江地縣音樂工作者所發掘整理的總譜不時演奏,並作為保留節目。 其所以珍貴,它...

白沙細樂--“活的音樂化石”

白沙細樂在納西語中稱為伯石細裡,又叫別時謝禮。相傳為元人遺音,說是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路過麗江時,受到納西族首領阿良的歡迎和幫助。為此,忽必烈離開麗江時,留下隨軍的部分樂隊和一些...

納西古樂分白沙細樂、洞經古樂兩個部份

納西古樂分兩個部份。 一是納西族先民在約七百多年前創制的《崩石細哩》,漢譯為《白沙細樂》,是流傳在麗江納西族鄉間中的一種古典音樂技術形式,《白沙細樂》裡有歌,也有舞,但它的主要成...

古城夜晚最美的莫過於聽納西古樂

古城之旅,夜晚最美的安排莫過於聽納西古樂。 半個世紀前,旅居麗江的俄國人顧彼得在其《被遺忘的王國》一書裡,曾繪聲繪色地講述聽古樂的感受:我有生以來從未聽到過如此深沉、輝煌,卻又那...

納西族原有四種文字--東巴文、哥巴文、瑪薩文和阮可文

納西族原有四種文字,即東巴文、東哥文、瑪麗瑪薩文(以下簡稱瑪薩文)和阮可文。其中東巴文是圖畫象形文字,哥巴文是音節文字,瑪薩文和阮可文則是東巴文的變體文字。上述文字的共同特點是字...

東巴文--世界唯一存活著的象形文字

東巴文是一種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圖畫象形文字, 是一種十分原始的圖畫象形文字,從文字形態發展的角度看,它比甲骨文還要原始,屬於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態,最早是寫畫在木頭和石頭上的符號圖像...

東巴象形文與東巴經

東巴文是一種十分原始的圖畫象形文字,從文字形態發展的角度看,它比甲骨文還要原始,屬於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態,最早是寫畫在木頭和石頭上的符號圖像,後來發明了紙,才把這些符號圖像寫在紙上...

東巴象形文字電腦處理系統

"東巴象形文字電腦處理系統"(以下均稱為“電子東巴”),本系統主要涉及將東巴象形文字及哥巴標音文字(以下簡稱為:東(哥)巴文)用電腦在Windows95以上的作業系統支援下,作為一個獨立的字...

走向未來的東巴象形文字

在與緬甸邊境接壤的中國雲南省麗江地區,生活在群山之中的少數民族——納西族的東巴文字被認為是現存的最後的象形文字。這種文字看起來宛如插圖,很招人喜愛,在日本的中學生中頗引發了一股熱...

東巴泥塑

東巴教中用泥作材料塑造宗教形象,遠沒有面塑那樣普遍。麵團造像在宗教中有多重的含意中。首先它是食物,以食物來招引神鬼聚攏,是先民們認為行之有效的手段,特別在招鬼行為中表現尤為突出。...

木牌畫

納西先民共設計出了30多個不同的祭祀活動,以解決種種他們認為必須解決的問題。在這些儀式中廣泛地使用著一種原始的繪畫形式,即在一各簡單製作的木牌,被豎在祭場四周,東巴祭司們時而跪拜於...

東巴舞與舞譜

東巴文化是一個完整的文化體系,她涵蓋著整整一個民族在某一時段的文化。 東巴們做儀式,從主辦儀式的主人家而言,有求神驅鬼、祈福避禍的良好願望,更有解除心中恐慌,增強生存自信的心理調...

東巴畫--既是圖畫,又是文字

東巴畫是納西族古繪畫中一種最原始最有代表性的宗教繪畫藝術,東巴畫種類繁多,每一幅畫就是一個或幾個動人故事的演繹,按其形式的不同可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: 竹筆劃。主要用於東巴經書的封面裝

獨具特色的東巴藝術品

東巴藝術品是指東巴在宗教祭祀儀式中製作使用的木偶、面偶、泥塑和各種竹木編紮品,造型獨特,生動逼真,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。 東巴雕塑藝術集中反映在木偶、面偶、泥偶和木雕的製作上。用...

東巴音樂祭祀活動中所吟誦的一種曲調

東巴音樂是指東巴在宗教祭祀活動中所吟誦的一種曲調,並伴有器樂,是東巴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這種音樂流傳于東巴口頭,或零星保存于東巴經和東巴畫中。除了占卜經書以外,東巴經書都是要...

東巴舞--濃郁的原始氣息和嚴格的動作規範

巴舞蹈是指東巴教的進行宗教儀式過程中,東巴祭司根據不同儀式,按照道場規則所跳的一種宗教舞蹈。 東巴舞來源於古代納西言辭的社會生活,不少動作都是模擬各種動物的動作來進行的,形象十分...

古老的東巴畫是最具特色的納西族美術遺產

古老的東巴畫是最具特色的納西族美術遺產。納西族東在做儀式時,要繪畫各種各樣的佛神、人物、動物、植物以及妖魔鬼怪的形象,並對他們進膜拜與祭祀,這種服務於宗教活動的各種繪畫,統稱為東...

東巴紙原始而古老的東巴象形文字的書寫載體

東巴紙手工作坊 "東巴紙"即書寫東巴文字的紙張。東巴紙並不是現代人所瞭解的一般具有現代色彩的紙張,而是原始而古老的納西東巴象形文字的書寫載體。 "東巴紙"是純手工工藝製品,所使用的工具...

麗江壁畫”是納西族社會大開放的產物

著名的“麗江壁畫”是明代納西族社會大開放的產物,它的繪製從明初到清初,先後延續了300多年。明末清初,是麗江壁畫繁榮鼎盛時期,距今已有五百年歷史。

文化風俗

這種文化的演變在漢化程度最高的麗江古城反映的尤為明顯,在96年地震和隨之而來旅遊業的高速發展後,漢語的雲南方言逐漸替代納西口語成為古城社區的主流語言,而年輕納西夫婦也開始用漢語對子...

麗江歷史

麗江古城在南宋時期就初具規模,已有 八、九百年的歷史。自明朝時,麗江古城稱“大研廂”,因其居麗江壩中心,四面青山環繞,一 片碧野之間綠水縈回,形似一塊碧玉大硯,故而得名。
微信掃一掃
關注玉龍雪山微信
愉悅旅途   從這裡開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