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城夜晚最美的莫過於聽納西古樂
说明: http://sw.lijiangtour.com/u/cms/sw/201412/052116080hfz.jpg
古城之旅,夜晚最美的安排莫過於聽納西古樂。
      半個世紀前,旅居麗江的俄國人顧彼得在其《被遺忘的王國》一書裡,曾繪聲繪色地講述聽古樂的感受:“我有生以來從未聽到過如此深沉、輝煌,卻又那麼柔和悅耳的鑼聲啊,隨著它的聲浪,整個屋宇像是搖晃起來,接著樂師們那肅然起立,其中一最長者用天然嗓子唱起一段神聖的詠歎調……這種音樂是地道的中國古典音樂,它超越時空,似乎在描述這樣一塊樂土:在這裡多麼寧靜、安謐;有著不滅的和平、大同”。
      納西古樂是廣為流傳在納西族民間的一種古典音樂,被稱為“中國音樂的活化石”。它是明清時期傳處麗江的中原道教洞經音樂,在演奏技法和曲子處理上因溶入了納西族風格,所稱“納西古樂”。
      聽古樂也講門道,否則不得要領。首先,要找一個好樂隊。古城樂隊多,建議你選擇最好的、有代表性的聽。從東大街中段東折過橋或密士巷中段沿河西轉,在密士巷74號處,你都能很輕易地找到一個納西族傳統大院,大院門上高懸“麗江中國大研納西古樂會”牌子,古色古韻,這是古城歷史最長、最具權威並曾多次成功出訪歐洲及香港,轟動國內外樂壇的古樂會,他們的演奏味醇而地道。
其次,熟悉音樂環境。古樂會讓前即流水,岸柳、木橋和傳統的民宅大院,是納西古樂平民化的音樂環境。每晚8點,是古樂會演奏時間,絡繹不絕的聽樂人,門前高懸的大紅燈籠,氣氛古樸而又熱烈。進門入院,沿牆角處放有四個大瓦缸,上面濃墨大寫“樂藥養生”四字,異常醒目,古樂宗旨“樂猶藥也”,強調音樂頤養身心、健康人生的功能。四合院擺滿了木椅,一直處伸到周圍的屋簷及走廊,找一個合適的位子坐下,你面對的是由正房改造的演奏堂,上面擺滿面了各種道具和樂器,古雅莊重。聽古樂你還得認識“三老”,一老即古老的曲子,因為古樂隊演奏的諸如“清河老人”、“紫微八卦舞曲”、“浪淘沙”、“山坡羊”等唐宋古曲,為世所罕聞。二老即古老的樂器,樂師們手上所持樂器,皆有上百年歷史,如“蘆管”、“蘇古篤”(波斯詩琴)、“十面雲鑼”等樂器,也為世所罕見。三老即古老的藝人,樂師們大都是七八十歲老藝人,來自不同的階層,有退休教師、有農民、有馬鍋頭(馬幫頭人)、有皮匠等,不凡的經歷,豐富的人生,是老藝人價值所在。
      最後,注意演奏程式。一場古樂會,有它特定的演奏程式,你得注意聽古樂會會長、著名音樂民族學有宣科先生的講解。宣科先生通曉多種語言,能流利地用漢語、納西 語和英語等交叉解說,通常是先介紹古樂背景及納西文化,接著是介紹演奏的老藝人,最後介紹演奏曲名,一般每場演奏7個曲子,時間約2小時。宣科先生的演講極富感染力,古樂往往是在其精彩而詼諧的演講中開始的。堂上的樂師銀髮飄然,傳統的長衫及專注的神情,確如文物般珍貴。在一片驚歎聲中,隨著一聲鼓響,一支“八卦”曲子把人們帶到久遠的時代。眼前只有燭光閃爍,笙簫齊鳴,並伴有渾厚的男聲齊吟,那聲音如天界之樂,憾人心靈。這是中國久已失傳的音樂,你卻有幸在古城奇跡般的聽到。
 
 
微信掃一掃
關注玉龍雪山微信
愉悅旅途   從這裡開始